中華化工網訊:由長安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學院陳花果教授主導開發的復合生物營養素日前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專家指出,該產品的推廣應用,將終結微生物培養周期長、人工難以控制的歷史,使我國廢水生化處理技術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根據法規要求,工業企業須將廢水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這就要求企業在對廢水進行物化處理后,還須進行嚴格的生化處理,大幅降低COD、氨氮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質濃度,而生化處理前需培養足以“吃掉”水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微生物(細菌)。陳花果等人開發的這種復合生物營養素含有多種能促進微生物生長的有機物、無機微量元素和維生素。水解后可生成容易被微生物吸收利用的多價陰、陽離子,提高微生物機體內酶的活性,加速微生物生長繁殖,從而大幅提高生化反應速率和微生物降解有機污染物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營養素由大分子構成,能屏蔽化學殘留物對微生物的毒性,使微生物在較為惡劣的環境中快速繁殖,并根據入口廢水的數量和濃度,自動調節微生物繁殖速度。
據延安煉油廠污水處理車間主任袁潤民介紹:復合生物營養素在延煉廢水處理裝置使用后,能明顯改善生化性能和生物多樣性,提高生化處理能力。在pH值變化較大,或工況異常的情況下,對煉油廢水依然具有良好的處理效果。同時,細菌培養時間由原來的20~30天縮短至15天以內。
據了解,2004年以來,復合微生物營養素已經在40多家石油化工、煤化工、日用化工企業中應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每噸廢水處理所需的費用僅0.1元。目前,已有數家企業與陳教授積極接觸,希望合作建設萬噸級工業化生產裝置,以滿足廢水處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