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的三季度開始,國家的宏觀調控有了一種新的轉向。到今年,特別是二季度以來,明顯感覺到微觀層面包括塑料制造企業的需求層面出現了一種萎縮的局面。這使得塑料產業鏈,從上游來說是成本增高,下游來說是需求增速減緩,不確定性增加了。
2007年以前分析一個大宗商品,主要依賴于商品的供求來分析,2007年之后只從供求關系來分析的話,就容易發生大的偏差。全球的流動性充裕,導致了國際性投資機構把大宗商品做為主流投資方向。現在要分析一個商品價格波動,不單單要分析供求關系,還要分析它的金融屬性,要把金融屬性和商品屬性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分析。這使得價格體系分析的復雜程度也加大了。我們也面臨著這樣的一種格局,在這樣的格局和環境當中,廣大的塑料企業如何來操作,指導經營,就需要一個相應的市場工具。
塑料期貨市場成長了4年,具備了使現貨企業參與套期保值的一些功能。如何操作呢?這就是一個學問了。從經濟學的道理上講,工具本身并不直接產生利潤,產生利潤的核心是策略。要想用好這個市場,規避好風險,第一條是要研究好我們行業的策略,研究好我們的金融環境,同時也要研究好期貨市場自身的一些特殊規律,把自己的經營策略、把期貨的投資策略和現貨的投資策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第二步是比較好地使用期貨市場的投資工具,使用不同的保值的策略,使用不同的交易手段。例如我們目前面臨的局面,對于生產企業來說,特別是我們的西北的一些企業。我們去一些企業做了一些走訪,西北PVC生產企業有很大的優勢,有產能的優勢和資源的優勢,還有成本的優勢,在目前的情況下,完全可以通過期貨市場鎖定利潤,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另外華南的一些塑料制品企業,一旦有合適的訂單,可以通過期貨市場進一步買進保值,使自己的利潤進一步得到鞏固。對于貿易企業采取的功能是多樣化,可以搞各種各樣的套利交易。這個手段是比較多的。如何利用好期貨市場規避自己的風險,同時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一定要充分地研究好現貨和期貨,使用兩個市場,更好地使自己的企業經營獲得最大的收益。